中新社香港11月6日電 題:專訪劉再復:現在我要求自己當“潮流外人”
  中新社記者 賈思玉
  “許多人都追逐金錢,我偏不。現在我對自己的要求是當‘潮流外人’,就像《紅樓夢》里的檻外人,卡繆所說的局外人。”11月初的一天,背山面海的香港清水灣,正在香港科技大學高等研究院履行客座高級研究員之職的劉再復對中新社記者說。
  面龐寬厚,常帶笑容,已屆“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年的劉再復,儘管移居海外20多年,一開口仍帶有濃重的福建鄉音。
  劉再復的大女兒劉劍梅是科大人文學部副教授,在她的促成下,昔日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從美國到香港任職5個月,給本科生講授“文學常識”,也舉辦講座。
  多年來,劉再復為中國當代文學“搖旗吶喊”,是助其走向世界舞臺的推手之一。5日,他圍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寫作風格開講。其言說之深、之廣,讓一些中年文學愛好者感慨“久違了”,“80後”、“90後”的年輕人則說:“百聞不如一見。”
  他說,莫言的作品是擁抱社會現實的“熱文學”,體現兼愛非攻的墨家思想,和熱烈、狂歡的酒神精神;他說,莫言是鄉土型、感覺型的作家;他說,莫言滿肚子都是故事,語言有如黃河,泥沙俱下;他說,莫言得獎,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劉再復一直跟隨當代文學的腳步,上世紀80年代曾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授課,學生中就有莫言、餘華等人;近20年過去,他斷言中國產生了一批天才作家,“他們走出政治概念,讓生命的才華爆炸,敞開心靈寫作。莫言至今寫出11部長篇、30部中篇,是了不起的事;賈平凹那麼小的個頭,創作力驚人……”
  作家一本接一本地出產,讀者的閱讀風氣又如何?劉再復說,前年他參加母校廈門大學90周年校慶期間,到四川、廣東和上海等地舉行了20場演講,經常見到人滿為患,在上海圖書館簽書就用了一個半小時,“內地人文熱情很高,我很感動。”
  “無論作家還是讀者,都不要當潮流中人、風氣中人。大家都去追求金錢,我偏不,”劉再復從容地笑著說,“我愛文學,我要當潮流外人。”
  談及商業社會香港,劉再復意外地沒有太多批評,而是說:“香港是非常好的地方,有魯迅所說的‘漢唐氣魄’,全世界各種文化它都拿來。所以要好好珍惜,‘五十年不變’的戰略抉擇非常正確。”他又提及作家金庸,指不管對其作品如何評價,以中文寫作、發行一億冊以上,他的讀者覆蓋面是中文文學領域最廣的,“金庸這個名字已成為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
  劉再復的研究興趣近年返回古典,寫出《紅樓四書》、《雙典批判》等著作。與寫作《性格組合論》那一時期相比,劉再復說,現今的狀態更為沉靜,好比達摩面壁,“80年代,我有太多世俗角色,現在要進入本真角色。”
  來港僅一個多月,劉再復就有點想念自己在美國的“象牙之塔”,想念每天潛心讀書、寫作和思考的生活。用他的話說,“跟野兔、松鼠、太陽的關係,大於人際關係。”
  今年10月中,劉再復又回到了福建南安的母校國光中學參加校慶活動,在那座被他稱為是自己“精神故鄉”的校園裡,他寫下了一幅字,希望母校的師生們能夠多閱讀世界文學名作,與名家們產生心靈共振,一起“走向世界心靈的高度” 。(完)  (原標題:專訪劉再復:現在我要求自己當“潮流外人”(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z89wzitr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